首 页 / 马恩原典
【期刊名称】 《政法论坛》 | |||
对《共产党宣言》中文本两处表述的思考 | |||
【英文标题】 A Study on Two Expressions 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 |||
【作者】 杨宇冠 赵珊珊 |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 ||
【分类】 法律信息 | 【中文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幽灵;无产者;中文表达 | ||
【期刊年份】 2008年 | 【期号】 5 | ||
【页码】 179 |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有些表达需要修改,如“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可改为“一种思想,共产主义的思想,在欧洲传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改为“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改动后的表达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原因在于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马克思逝世之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完善的,中文译文应当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终的真实意思表达;《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当选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原文。 | |||
1848年2月,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印发,但其并不是正式出版物,《共产党宣言》的首版是瑞典文版,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全文首次正式发表是在1853年,载于由普鲁士警官施梯伯和维尔穆特编写的《十九世纪共产党人》中;后来,《共产党宣言》被翻译成英文、俄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保加利亚文、日本文等多种文字。 在中国,首次提到《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的,是1899年2月出版的《万国公报》中刊载的由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一文:“马克思之言日: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突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吾侪若不早为之所,任其蔓延日广,诚恐遍地球之财币,必将尽入其手。然万一到此时势,当即系富家权尽之时。何也?”{1}(p.40)(最新中文译本将其译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后来,在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新民丛报》上也相继刊载了一些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文章。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1920年由陈望道根据日本文翻译的。目前我们阅读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是在1995年中央编译局重新编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是根据德文原文、并参照英文、法文、俄文各版译文和国内出版的各中文译本,在集体译校的基础上产生的。[1] 《共产党宣言》,特别是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起着深远影响。笔者在学习《共产党宣言》中文本过程中,为了读懂和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对照了该宣言德文本和英文本,对其中两句话的中文译文理解上有一些疑问,现提出来请教有关专家。 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的翻译问题 1.幽灵vs.思想 《共产党宣言》中文本的第一句话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德文原文为“Ein Gespenst geht um in Europa—das Gespenst des Kommunismus.”1919年,在李大钊主编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刊载的日本河上肇著、渊泉译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文中,将这一句话翻译为“一个妖怪,徘徊欧洲——共产主义的妖怪。”{1}(p.43)从形式上看,目前对这句话采用的这种中文译文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似乎并无不妥。但是,笔者认为用“妖怪”或者“幽灵”形容共产主义似乎不妥,不能够准确地和科学地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并且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个理论。 笔者认为,根据德文本的意思,这句话的中文可以表述为:“一种思想——共产主义的思想,在欧洲传播。” 按照修订过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新德汉词典》中的解释,“Gespenst”有两个意思,一是鬼怪、幽魂、亡灵、幻象的意思;一是表示恐怖和危险的幽灵的意思。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用“Gespenst”,主要原因是想表达出共产主义对于那些“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2}(p.271)来说是非常恐怖的和危险的。 那么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无法证明其存在与否的鬼怪、幻象吗?它是代表着恐怖和危险的幽灵吗?下面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共产主义”名称历史演变的考察来解答这个问题。共产主义这个词源于拉丁文cunis,意思是“公有”。德文中,“Kommunismus”是“共产主义”的意思,“Sozialismus”是社会主义的意思。 1842年10月,马克思在《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名称,但这时的马克思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是持保留态度的,对二者的评价也是有区别的{3}(p.130—134)。1843年9月,马克思于克罗茨纳赫《致卢格的信》中,认为社会主义思想和原则是高于共产主义思想和原则的,但同时也指出了社会主义的缺陷和不足{4}(p.416—417)。接下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社会主义是理想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5}(p.117—120、131—140)。 1845年—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世界性的普遍交往是共产主义实现的两个前提,但在这部著作中,社会主义并未被改称为共产主义{6}(p.86—87)。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由于“社会主义”一词大都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潮所利用,马克思、恩格斯为了把自己的理论同这种改良主义思潮相区别,把社会主义改称为共产主义{2}(p.271){7}(p.256—257){8}(p.264)。1850年,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词通用起来,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9}(p.461—462)。“共产主义”这一名称的历史演变直接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轨迹,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恩格斯给共产主义下了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即“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10}(p.230)。具体而言,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11}(p.5—12);第二,阶级的理论,即关于阶级产生的根源、阶级的本质、阶级存在的条件、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自然消亡的科学理论{11}(p.12—14);第三,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民族和人民如何获得彻底解放的理论,即全世界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同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民族和人民共同努力奋斗,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2}(p.285—294)。概括来说,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指导开展共产主义运动,通过这种运动最终建立共产主义制度。 在西方国家,自古以来就相信幽灵的存在,“灵魂不灭说”是西方宗教传统上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与基督教里的“原罪”、“救赎”等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幽灵”一词在西方是一相对中性的词语,不带有贬义。在西方人的想像中,幽灵通常是一个漂移着的白色的精灵,对于胆小的人而言,幽灵是恐怖的,但在人们的想像中,幽灵的形象和举动又有些神话角色的可爱之处。 “幽灵”在中文语境中通常被看作是一个贬义词,指人死后的灵魂,通常为四处飘泊的孤魂野鬼,或是成为含冤而死、对世间存有依恋的灵魂。中国的灵魂观念源自于佛教、道教的生死观,认为死者必须入土为安,才能进入下一个轮回,所以没有顺利投胎往生的人,就变成幽灵,这种幽灵是让人恐怖的概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主义是充满了理想和热爱之情的,是想推动共产主义的传播的,他们在德语中使用了“das Gespenst”这个词并没有任何贬义,只是想说明共产主义对于反对它的各种人而言是不可控制的,不可抓住的,从而对它们而言是可怕的,而对广大劳动人民而言,则是一种新生的东西,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 因此,结合共产主义的本质和特点,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将“Gespenst”译为“思想”更为合适。 2.游荡vs.传播 按照修订过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新德汉词典》中的解释,“umgehen”有以下五种意思,一是流行、流传的意思;二是当它与“Geister”等译为幽灵的词连用时,是出现、作祟的意思;三是当它与介词短语“mit+jmdm.”连用时,是对待、对付的意思;四是当它与介词短语“mit+etw.”连用时,是打算、考虑的意思;五是绕远儿、走弯路、走冤枉路的意思。如果前面的“Gespenst”译为“思想”,那么就要选择“umgehen”的第一个意思,即流行、流传,进而可以翻译成“传播”。 “游荡”一词在中文中通常具有贬义,游荡常使人联想到不务正业,或者没有根据。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精神,对无产阶级的解放起理论指导的作用。是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证和极力主张的思想,自它诞生以来在欧洲和全世界迅速传播,鉴于这种事实,将“umgehen”译为“传播”更为合理。 如果将共产主义看作是一种幽灵,可能产生将共产主义妖魔化印象,也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虽然一百多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是应该恢复其本来面目。作为《共产党宣言》的第一话应翻译为“一种思想,共产主义的思想,在欧洲传播”,才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翻译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在结尾部分向世界发出号召:“Proletarier aller Lander,vereinigt euch!”中文本译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中文译法,最早见于希曼(即我国早期马列主义著作翻译者张西曼)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封面。 按照修订过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新德汉词典》中的解释,“Proletarier”有以下两种意思,一是无产者、雇佣劳动者的意思;二是古罗马中的贫民的意思。这样看来,在形式上,“无产者”的译法是没有错误的。但是,随着历史形势的变迁,对这一翻译应朝着更为准确、科学的方向发展,即将其译为“劳动者”。之所以作这样的修改,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决定了应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改译为“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对无任何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进行无偿占有实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实现是因为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完全丧失了生产资料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存。剩余价值是由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的。因此资产阶级剥削的实质就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以求得自身解放的思想、理论和运动,实质上就是劳动反抗资本的思想、理论和运动,也就是劳动者反抗资本家的思想、理论和运动。所以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改译为“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第二,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历程看,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改译为“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更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无产者”与“劳动者”是具有相同的意义的。例如,《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中说:“das Proletariat,die Klasse der modernen Arbeiter”,其中文译文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2}(p.278)这里的“Arbeiter”被译为“工人”,“Arbeiter”的另一个意思是“劳动者”,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被译为“现代的劳动者,即无产者”。1864年,马克思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德译本中“劳动的解放”被译为“die Emanzipation der Arbeiterklasse”,也就是“工人阶级的解放”{12}(p.609)。 更为重要的是,1888年,由恩格斯亲自校订并作序的、由赛米尔·穆尔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英文译本已经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由原先的“Proletarians of all countries,unite”改为“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es,unite”,这是恩格斯晚年对《共产党宣言》的重要修改。 最后,在马克思的晚年到逝世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个号召的内涵又有了重要的新意。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在马克思的墓碑上,清楚地刻写着“Workers of all lands,unite”。马克思的墓碑上的话应当是最精练地最终地反映了马克思的原意。恩格斯主持了马克思的葬礼并发表了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讲话》,墓碑上镌刻的文字应当是恩格斯认可的。 在马克思墓碑上的这句英文中,“Workers”是劳动者的意思,涵盖了不分性别、种族、民族的全体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它显然比“Proletarians”所表示的无产者的范围更为广泛,“lands”包括了所有的国家、地区,“All lands”就是全世界任何地方。 从以上简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轨迹,他们已经将共产主义者的人员构成从“无产者”扩大所有的劳动者,从“国家”扩大到所有的地方。因此,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思想发展的过程和最终表述,将《共产党宣言》中文本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改译为“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更为科学合理。 第三,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改译为“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更有利于团结最广泛的可以团结的人,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恩格斯曾对无产阶级进行过明确的定义:“无产阶级是专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这一阶级的祸福、存亡和整个生存,都要看对劳动的需求而定,也就是要看生意的好坏,要看无法制止的竞争的波动而定。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就是十九世纪的劳动阶级。……无产者不是一向就有的。穷人和劳动阶级一向就有...…·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10}(p.230)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是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以求得自身生存的工人等其他人群,它不是一向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恩格斯也指出了劳动阶级相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是一直存在的。 从世界范围内看,“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生产力革命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无产者’越来越少,依然是劳动者的小有产者尤其是中产阶层越来越多。”{13} 另外,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工人阶级掌握政权、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例如中国等国家。在这些国家,主要生产资料已经收归代表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全体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现代的工人、劳动者已不是恩格斯所界定的传统意义上的“无产者”或“无产阶级”了。 此外,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的发展,中国社会出现了广泛和深刻的阶层分化现象。何谓“阶层”?“阶层主要是指在阶级的基础上划分出的更为细小的社会利益群体”{14}(p.3),如知识分子和公务员虽然都是工人阶级,但是由于二者在对生产资料的具体占有方式、劳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二者属于不同的阶层。在这场举世瞩目的社会分化中,中国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15}(p.378)的社会结构类型逐渐演变形成了四种主要的阶层类型:以产业工人、知识分子、公务员、农民为代表的基本阶层;以乡镇企业职工、农民工为代表的新兴阶层;以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为代表的复新阶层;以军人、大学生、村组干部、游民、社会求助者、性工作者为代表的交叉、过渡阶层和“复旧群体”。[2]中国的阶层分化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社会现象,推动了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3]推动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社会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这样看来,“无产者”这一名称似乎已不能涵盖中国社会中目前存在的如此复杂多样的社会阶层。并且,无产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资产阶级才有的,在一般情况下“无产阶级”都是与“资产阶级”这一概念对应出现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已不存在资产阶级,那么“无产阶级”、“无产者”这一称谓被换之以在任何历史阶段都存在的“劳动阶级”、“劳动者”更符合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 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中国目前的工作重心已经不是阶级斗争了,而是集中一切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产党宣言》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倡议,是为了号召最广大的无产阶级起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改译为“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一方面更能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个口号的最终表达,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能起到倡议,团结、联合更多的劳动者,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结语 在《共产党宣言》已发表了160年的今天,笔者提出对其中文译文的一点思考,并不是单纯地对其语言表达提出异议,更不是否定、修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通过这种思考,重温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重新解读,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它既不能被当作僵化的教条,要求其永恒不变;也不能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随心所欲地去解释、更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如马克思、恩格斯1872年6月于伦敦写的《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的那样:“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2}(p.248—249) 1848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是历史文件,任何人都不能改动,但是对该历史文件的理解是可以有所不同的。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对该文件相关概念的内涵的阐述是有发展的,我们应当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概念的最终诠释来翻译这些概念,这样才能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才能更有助于学习和理解其要义。 (责任编辑 庸 非) | |||
【注释】 作者简介:杨宇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珊珊,中国政法大学教师,中德法学院研究生。 [1]之所以说最新版本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是根据德文原文、并参照英文、法文、俄文各版译文和国内出版的各中文译本,在集体译校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因为1995年中文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对其各卷的文章的译文都进行了重新校,即对1992年中文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进行了重新校订,1972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收录了1964年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1964年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中央编译局根据德国柏林狄茨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根据德文原文、并参照英文、法文、俄文各版译文和国内出版的各中文译本,在集体译校的基础上产生的。参见聂锦芳:《“逝去的不会是空白”——前苏联的(共产党宣言)研究状况概观》。载于《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7页—第58页。 [2]这四种阶层的分类是参照朱光磊等著的《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一书中的分类方法。朱光磊等:《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第18页。 [3]“身份,是指生而有之的东西可以成为获得财富和地位的依据;契约,是指依据利益关系和理性的原则所订立的必须遵守的协议,用契约取代身份,实质是人的解放,是用法治取代人治,自由流动取代身份约束,用后天奋斗取代对先赋资格的崇拜。”(朱光磊等:《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页。)梅因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迄今为止,一切进步性的社会运动,都是一场‘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朱光磊等:《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页。)恩格斯也肯定了这一观点。(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页—第78页。) | |||
【参考文献】 {1}杨金海、胡永钦:《(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载《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4}马克思:《致卢格的信》,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1888年英文版序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恩格斯:“1890年德文版序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列宁:《卡尔·马克思》,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2}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高放:“‘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译语可否改译”,载《北京日报》2008年3月17日。 {14}朱光磊等:《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5}李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